读桃子的《唯有牡丹真国色》
桃子的国画作品《唯有牡丹真国色》获得了第二届旭东杯书画大奖赛绘画类一等奖。记得在评奖之后,著名国画家、美术理论家杨国光先生说:“不是说这幅画十全十美,但群众书画大赛的水平不能拿专业书画的要求来对待。看现在许多展览,无论是花鸟画,山水画,还是人物画,不少人求大、求细、讲究形式和结构上处理得好,但那种真正反映出笔墨功力的作品是比较少的,真正的写意作品不多,真正反映中国画笔墨创作功力、追求中国画内涵的作品很少了。牡丹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。这幅画反映了画家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和探索,她下了一定功夫……”。
陶秀丽 |《牡丹》| 国画花鸟
牡丹花被称为“总领群芳”的花王、国色天香、是中国最著名的珍贵花卉,别称“洛阳花”、“谷雨花”。初夏开花。由于它香味浓郁,富丽多姿,雍容华贵,历来被人们视作富贵、美满、幸福的象征。它品种繁多,有白、黄、粉、红、紫、蓝、绿诸色,花大盈尺,其香满室,叶如玉翠,拥抱栉比,花色富丽。牡丹现有八九百种之多,常见的名贵品种约有百余种,颜色有大红、白、朱、红、粉红、桃红、紫红、黄、绿、褐紫、墨等色。牡丹有单瓣、复瓣之分,单瓣花片有十余片,敞心露蕊;复瓣花片有数十或数百余种,层叠起楼。三月它在老干上生叶芽,先红后绿。四月生蕾开花,一枝一花,花生枝顶,其叶为鹅掌状复叶,叶片有裂缺,三叶一组,三组一枝,互生于花枝。兰州地区是我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,西北地区最大的牡丹科研、生产和观赏游览中心,是国家林业总局和中国花协指定的紫斑牡丹生产示范基地。那里除了种植着150多个传统中原牡丹品种外,还重点开发培育了500多个紫斑牡丹新品种。
陶秀丽 |《牡丹》| 国画花鸟
画写意牡丹,用没骨画法,花叶皆点垛而成。因为画写意牡丹的花瓣一笔下去就要有色有形,所以第一步蘸色非常重要,在盘中调好要用的颜色,先蘸淡色,再蘸深色,使笔尖至笔肚产生由深至淡的自然变化,笔落纸上也就是自然而生动的花瓣了。点花时要笔尖朝花心方向点写,即由里向外点写,这样所画牡丹自然是花心部分浓重,花朵的边沿部分浅淡。画大写意的牡丹不可过多的涂抹,按其结构特点,大体取意即可。如是小写意的画法,即由花心及花瓣的交接处及暗部多次点、染以求其细致的变化。这种画法既有破色又有积色,都要在半干半湿时进行为宜。桃子画牡丹用笔奔放,姿态自然,穿插交错,文秀清逸。开放着的花冠大而饱满,花瓣层层叠叠,灿烂绰约。花叶层次丰富,正反俯仰,鲜活生动,花瓣薄施淡彩,婉转多姿。整幅画面显得墨色浓淡并举,簇拥有势,设色淡雅,构画饱满充实,透出了俊雅、明朗的神韵。
陶秀丽 |《牡丹》| 国画花鸟
桃子画牡丹在用墨布色上滋润灵动,她善于用水控制墨、色而不用白粉,但物象形态并不漫漶。这是许多画牡丹的画家所难以企及的地方。她对纸性、水法的了解比较独特,色不碍墨,墨不碍色,作品淋漓但不恣肆,流畅而又润泽,清淡中透出高贵,变化中不失雍容……这使她的牡丹具有独特的文雅气质和人文气象。她的笔下往往是用清清淡淡、自自然然的笔墨着色中使生活中牡丹跃然纸上,红的含苞待放,生机盎然;白的纯洁典雅,庄重大方;黑的色泽明丽,别致新颖;绿的微风吹拂,花叶飘然。万千变化的牡丹丛中透着一种勃勃生机,与刚强倔犟之气。这幅作品提款为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金城”,她以两三丛牡丹富有层次地表现出兰州牡丹的生机勃勃,在旷野里临风绰约的动人姿态和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,从而表达出他对西北自然气象的歌颂之情。

陶秀丽 |《牡丹》| 国画花鸟
中国画状物言情,必依托于笔墨。这幅画在主要表现的两丛花从色彩、形态、大小、浓淡、向背上都极有对比又有呼应。再者,这幅画计白当黑,在画面留白上做的文章也是较好的。正所谓“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”是也。
潘天寿先生说:“艺术以境界美为极致。”“艺术之高下,终在境界。”诗人白居易说“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。”这是一幅比较反映出笔墨功力的作品,作者寄情于笔墨,寄托了平和、安详、冲动、缠绵的情绪,使自己的学养、情绪与歌颂兰州牡丹的愿望流露在笔墨之中,观者可以悟到她在端庄大方、雍容华贵的牡丹绘画语言中充满着感情色彩。